裝箱、清洗、密封、上車,4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大通區(qū)九龍崗鎮(zhèn)的淮南市宏巨食用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采訪,在合作社大院里,社員們正在將包裝整齊的雙孢菇裝車準備外運。
“一上午已經發(fā)了十幾車貨了,這些早上采摘的雙孢菇,一般下午就可以運到目的地了。現在雙孢菇市場批發(fā)價在12元一公斤左右,效益還不錯。”合作社負責人一邊帶著記者現場參觀,一邊欣喜地告訴記者:“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合作社的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去年,年產250噸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完工,合作社現有菇棚246個,食用菌實現了全年生產,上市高峰期時的日產量達到了6.5噸。”
“食用菌生產的主要原料是農作物秸稈和牛糞,九龍崗鎮(zhèn)境內有6萬畝水稻和數千頭奶牛,農作物秸稈和牛糞資源豐富,發(fā)展食用菌生產原料優(yōu)勢明顯。”采訪中,合作社理事長向記者介紹:“合作社現在每年需要5000噸左右農作物秸稈做原料,原料化利用,使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助力社員增產增收。”
“宏巨食用菌合作社農作物秸稈原料化利用,是我市扎實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市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去年,我市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775.22萬畝,秸稈總產380.62萬噸,可收集量294.79萬噸,綜合利用量276.36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7%,其中,產業(yè)化利用量占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比例達到40.7%,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比例達到27.9%,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片完成5處,商品化基料化利用試點1處,已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建成5個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大中型秸稈沼氣工程正加快推進建設,標準化秸稈收儲點完成32個,秸稈發(fā)電3萬千瓦,鳳臺秸稈發(fā)電項目建成并網發(fā)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立淮南市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把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制定《淮南市2019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實施辦法》,加大了財政獎補力度,對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片每片補助5萬元;對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給予100萬元專項獎補;對秸稈基料化生產新建設施、新購必要設備給予30%專項獎補,每個項目獎補額度最高不超過50萬元;秸稈成型燃料生產點新建設施、新購必要設備給予30%專項獎補,每個項目獎補額度最高不超過30萬元;秸稈標準化收儲點建設等新建設施、新購必要設備給予30%專項獎補,每個項目獎補額度最高不超過50萬元。同時,我市積極落實優(yōu)惠政策,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的生物質壓塊、沼氣等燃料、電力和熱力,增值稅即征即退100%;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的纖維板、刨花板、細木工板、生物炭等,增值稅即征即退70%。符合條件的秸稈撿拾、打捆、切割、粉碎、壓塊等初加工執(zhí)行農業(yè)生產用電類別價格。另外建立了農作物秸稈運輸“綠色通道”,車輛通過快檢快速放行,整車合法裝載捆扎打包后秸稈的運輸車輛按規(guī)定享受普通公路過路過橋費等優(yōu)惠政策。我市還探索參照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適當放寬了秸稈運輸車輛裝載要求。
“各縣區(qū)均成立了秸稈綜合利用專家組,全面負責本轄區(qū)項目技術咨詢與服務,并結合項目實施,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利用,實現了技術投入與產出并重,推動了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順利實施。”市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宣傳推介我市秸稈利用政策與資源,引進先進秸稈綜合利用企業(yè)的同時,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工作調研,制定秸稈產業(yè)園區(qū)建設和扶持秸稈綜合利用企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劃,全力支持秸稈綜合利用企業(yè)發(fā)展,‘變廢為寶’促增收。”(記者 蘇強)